跨越山海的證據聲音,一段公證的非凡旅程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在法律的天平上,每一份證據都是至關重要的砝碼。但是,鑒于證人證言固有的高度主觀性,其在法律證明體系中的效力往往受到限制,此種限制主要源自證人與證據使用方的不當合謀、證人對事實認知的可能偏差以及對作證責任理解的不足。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原本旨在維護公正的公證行為可能無意中成為協助偽造證據的工具。因此,在辦理證人證言保全公證過程中,公證員不應僅僅滿足于對證言的客觀記錄,而應采取更為嚴謹的態度,全面審查證人的身份及其證言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確保公證活動的權威性和公正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證據、距離與信任的故事,它發生在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見證了一位老人如何在法律的引導下、在公證的幫助下,讓自己的聲音順利傳遞至千里之外的法庭。
案件背景
甲公司與乙公司因一項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對簿公堂,而案件的關鍵證人是一位名為張某的老者。張某曾是甲公司的一員,參與了涉案工程的結算過程。然而,如今的他已是74歲高齡,又居住在千里之外的成都,難以遠赴西藏出庭作證。
三大難題,步步為營
面對這樣的情況,甲公司向律政公證處申請證人證言保全證據公證。但這一過程中,卻遇到了三個棘手的問題:
·張某的年齡與健康狀況,是否影響了他的民事行為能力?
·張某離職多年,沒有與甲公司的勞動合同、社保證明,如何證明他的身份及其證言與案件的關聯性?
·張某的證言需要附件,該附件為僅有一份的結算表,且受案法院要求必須審查附件原件,如何將附件作為證據安全提交至法院?
公證員的智慧解法
·民事行為能力的確認:鑒于張某的年齡和案件的重要性,公證員建議甲公司委托專業機構對張某的民事行為能力進行鑒定。經過評估,張某被確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為后續的公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身份與關聯性的證明:為了證明張某與案件的聯系,公證員收集了歷史照片、工資收條、與公司員工的聊天記錄等,甚至與張某及其家人進行了電話核實,確保每一項證據都能無縫對接,增強證言的可信度。
·原件與復印件的巧妙處理:面對原件的唯一性和易損性,公證員與受案法院進行了多次溝通,法院最終認可律政公證處單獨對結算表原件辦理復印件與原件相符的公證,甲公司將該公證書與證人證言公證書配套作為證據交由了法庭質證。這樣既保障了證據的完整性,又避免了丟失原件的風險。
結語:公證的力量
在法律的道路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著案件的走向。張某的故事中,公證確保了證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展示出公證在維護公正、促進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在每一次的爭議解決中,都有無數像張某這樣的普通人,他們的聲音,值得被聽見。在無數次的公正裁決背后,都有像黃婷婷這樣的公證員,客觀公正、勤勉盡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我們一起體驗正義的力量,感受法律的溫度,見證公證的價值。
公證小知識
證人證言保全證據公證,通過公證機構對證人提供的口頭或書面證言進行正式記錄和確認,增強證人證言在未來法律程序中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有助于法官公正裁判,同時也為當事人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護。
(責任編輯:王曉鷗) |